赵铭返回江东之后,了解南方局势,发现在他出征的这段时间内,天下大势已经逆转。
这次多尔滚坠亡,满清内部争权,勒克德浑擅自撤军,更是加速了满清的败亡。
打江山易,守江山难,一个辛苦多年建立的政权,搭起来的架子,崩坏起来,或许只需极短的时间。
赵铭审时度势,觉得如今便有一个绝佳的机会放在明朝面前,若是能够抓住机会,或许看似还十分强大的满清,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崩溃瓦解。
满清现在兵力布置极为不合理,精兵都压在前线,内部极为空虚,一旦前线被打穿,短时间内根本无法组织起第二道防线。
这也就是说,一旦明军消灭了江南清军主力,满清将再难以阻挡明军的进攻。
这就像三大战役歼灭了秃子主力,后面收取南方,如摧枯拉朽一样。
清军在兵力布置上的漏洞,与此前清军一直保持着进攻的态势有关,因为满清相对强势,所以那时根本不需要第二道防线。
现在局面则不同,江西的金声桓带着数万兵马反正,明军围歼了孔有德部,明朝取得了楚赣会战的胜利,若是明军再歼灭江南的三十万清军,那两淮、山东、河南、河北就暴露在明军面前,且几乎没有多少清军防守,明军便能一鼓作气,直接横扫北方,在短时间内光复大明河山。
赵铭看到这样的机会摆在面前,自然不会放过,为了早点结束战乱,保存天下的元气,便于之后的海外开拓,赵铭谏言朱以海,务必要将江南清军主力歼灭,不能让清军反应过来,在淮河、徐州一线构筑第二道防线。
如果清军调整了部署,那明军想要收复北方,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
毕竟北方地形以平原为主,自古以南伐北,少有成功之案例,赵铭数次北征,也只是仗着水军之利,与沿海各省活动,并未深入内地。
赵铭的计划很简单,就是利用清军对于南京战守不定的心理,不要急于攻击南京,放下江南大营十万清军不打,先两翼包抄江北的清军。
阿济格见南京还未受到威胁,自然不会立刻撤掉南京之兵,而这时明军自两翼包抄过来,江南还有十万清军没有过江,阿济格同样不可能不战而退。
总之,就是利用满清对南京犹豫不决的心理,留下三十万清军。
赵铭向朱以海陈述了他的计划,朱以海不得不承认,赵铭的战略若是实现,那天下可定,收复两京指日可待,不过要歼灭三十万清军,光靠浙系兵马肯定不行,必然还要联合朝廷的人马。
朱以海思虑再三,对赵铭的建议不置可否,并没有立刻答复。
众人商议一阵后,朱以海备下酒席,招待众人,出兵之事则改日再议。
夜晚,赵铭告别朱以海,前往驿馆下榻。
朱以海送到行宫门口,看着赵铭身影走远后,沉声说道:“爱卿怎么看?”
朱以海问的身边智囊张煌言,赵铭的主张,确实有很大的吸引力,不过朱以海此时只想早点拿下南京,以免夜长梦多。
若是要歼灭江南清军主力,必然要联合朝廷,那时朱以海就无法独占光复南都之功,甚至功劳有可能被朝廷抢去。
张煌言明显知道朱以海的顾忌,还有心中所想,他稍微沉思,便开口说道:“赵国公国士无双,刚从朝鲜征战归来,对于朝廷那边对于殿下的态度,还不太了解,不过国公的初心绝对没有问题,他想的是让大明尽早收复河山,驱除鞑虏,让殿下获得更大的功绩。”
朱以海闻语点了点头,“孤王也知道博安发心之正,并没有责怪博安之意!”
朱以海想要先光复南京,将功劳拿到手,但这样等于主动放弃了围歼阿济格之军的机会,便是让天下百姓多遭几年罪。
先拿南京,明显是私心,朱以海不好像赵铭明说,也不敢表露出来,以免毁掉他的形象。
他的这点困难,需
第532章朱以海的心思